景觀-公園
泮河公園--上游段
泮河景區-上游段簡介
——古岳育泮魂,泰城流泮芳。一泮承古今,與民同安康。
泮河公園片區,北接靈山大街,南至泰新高速綠化帶,西至高鐵綠化帶,東接龍潭路,河道總長度為約為13.5公里,綠化帶總長度約為5.8公里,總占地面積455.6公頃。其中水系176.9公頃,綠化及景觀用地278.7公頃。
一脈泮水,將泮河與泰山文化、泰城文化以及泰安民眾文化緊緊聯系在一起。泰安因“山城一體”的城市格局彰顯古城特色,本案以“山城民系一水”的規劃格局彰顯高鐵新區的特色。
(一) 泮河上游段
泮河兩岸(靈山大街-泮河大街)段。本段河道位于靈山大街以南,泮河大街以北,西鄰泮河西路。本段河道總長度1.9公里,河道總體地勢北高南低,南北高差約為3米。設計面積約48.67公頃,其中水面面積約17.83公頃。該段為“山”文化區——表現泰山博大精深的傳統思想文化,主要包括書刻天下、封禪史話、盛世和合、挑工之路、泮水石韻等幾個重要節點。
1.書刻天下
泰山石刻涵括了整個中國的書法史,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形變神異、一脈相承的發展脈絡。泰山有碑刻500余處、摩崖題刻800余處,具有極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。將這些題刻拓片收集起來,雕刻到裝飾石柱或鑄鐵裝飾柱上,供市民欣賞和書法愛好者就地臨摹,也可成為泰安市書法教育展示園。
2.金戈鐵馬
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進行封禪大典,運用秦代古樸穩重的城墻形象再現秦軍方陣的恢弘大氣,秦始皇以此昭告天下大一統,“統一”也成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。
3.儒風漢樂
漢武帝實行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的政策,景墻上通過運用“儒”與“韶樂”表現出漢武帝時期這一“民族思想高度”的核心地位。
4.盛唐雄風
武則天和唐高宗共同主持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封禪大典,一主封天,一主禪地,各國使節著裝靚麗,紛至沓來, 體現了大唐盛世的“開放與氣度”。
5.藝術圣朝
北宋時期中國的文化藝術達到最輝煌燦爛的頂峰,宋真宗時期的封禪,是一次文化藝術的封禪,民族智慧的封禪,景墻采用展開的古代卷軸的形式展現。
6.綠林野趣
設計一處活動場地,充滿趣味的活動設施滿足了周邊居民的活動需求。
7.挑工之路
挑山工體現了泰城人民堅忍不拔、吃苦耐勞的精神,是泰城的精神脊梁。
8.盛世和合
“和合”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。本區域通過多種室內商業業態和戶外休閑娛樂的互動,真正做到留在泮河,游在泮河,享在泮河。
9.流曲穿廊
設計曲線型臨街廣場,設計曲線長廊,廣場上布置樹池坐凳,可供人們休閑游玩。
10.比武打擂
泰山民間有著角力打擂的民俗活動,在濱河廣場設計擂臺廣場,再現浪子燕青打擂的場景,同時,為市民提供了一處休閑活動場所。
11.泮曲悠長
設計條形廊架,用以展示泰山風物,樹池廣場和噴泉水池間隔布置,相得益彰。
12.泮水石韻
泰山石受到大自然的洗禮與恩澤,紋理多變,獨特古樸,馳名中外
通過地形和鋪裝的變化模擬泰山石紋理,紋理高起的位置可以是坐凳,可以是景墻,景墻上刻有泰山石的神話傳說。
13.泮河凝翠
回顧泮河歷史,周邊綠樹成茵,中心設計假山水池,展示泮河的風姿。
14.歡享綠林
設計兒童休閑活動場地,周邊設計地形,種植大喬木,形成綠蔭休閑廣場。
15.綠島映畫
在現狀島嶼的南側設計環抱狀的廣場,廣場設計樹池坐凳,形成綠島映畫的效果。
16.通泮之濱
廣場定位為橋頭廣場,主要解決人流、非機動車流交叉集聚,設計條塊狀的綠地和廣場。
17.流翠泮景
廣場穿插在條帶綠地之中,漫游于廣場,翠色相間,形成流翠泮景。
18.女兒茶香
通過雕塑再現美麗少女采茶情景,沿河設計品茗亭,可以品茶、觀景。
19.山高水低
依據高差設計臺地廣場,廣場自入口到河岸設計一組跌水景觀,以山為背景,以水為近景,形成山高水低的景觀。
20.憑欄觀泮
設計出水挑臺,形成三組憑欄觀景空間。站在木平臺上,可以將泮河上游風光盡收眼底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上一篇:開元河景觀介紹
下一篇:泮河景區--下游段